履职成果
当前页面:履职成果

关于进一步加快渝中区养老服体系建设的有关建议

2023-02-28  来源:区政协办  责任编辑:区政协办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紧抓十四五发展机遇,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围绕“加快渝中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开展调研,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养老服务机构,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意见,了解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渝中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全力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并获评国家级优秀初步实现了从老有所养老有转变2021年时任民政部部长李纪恒、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分别到我区考察调研养老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调度,解决重大问题。区人大、区政协通过出台关于养老发展的决议和1重点提案办理等形式,加强指导监督,代表委员每年提出相关建议提案30件,凝聚发展合力,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区政府编制出台《渝中区民政暨养老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渝中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明确我区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先后制定《渝中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工作方案》《渝中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养老机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推广“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的服务模式,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立财政、福彩、债券、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产业建设,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品质化逐步提升。目前,全区辖区内现有养老机构28家,养老床位1976张。近年来,通过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方式,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68个,实现一街一中心、一社一站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引入了百龄帮、合展、凯尔等一批全市、全国知名养老服务企业,培育发展惠源家、康心等一批本土养老品牌,其中本土品牌惠源家业务已拓展至渝北、江北、巫山等区县。按照《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生活照料操作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深入推进养老领域行业标准化创建鼓励区域内养老机构参加重庆市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提高综合服务质量

(三)老年人多元服务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在全市率先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政策清单和5大类15项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结合区域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养老服务包。目前,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服务内容已惠及老年人4.6万人次。将助餐、助浴、助医、助学等服务纳入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动,发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等为老服务设施服务阵地作用,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已建成17个社区食堂,25个老年大学基层教学点,打造一批家庭养老床位,完成近15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坚持医养协作居家医养齐头并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毗邻建设,鼓励医办养”“养办医目前,辖区内已建成5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6家养老服务机构申请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老人6.3万人。

(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将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年培训近2000人次、投入经费240余万元。鼓励具备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职业培训,扩大招生规模,全区现有8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置有养老护理专业,年招收学员1000余人。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选送优胜选手参与市级技能大赛。鼓励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相关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养老服务先进集体和重庆市“最美养老工作者”,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社会认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由于渝中区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较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活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统筹协同格局还需进一步健全一方面,老龄政策涉及诸多部门和指导性政策特别是居家社区养老服涉及行业领域广泛,管理部门较多、指导性政策较多,各部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较为零散,衔接深度不够,措施不够细化部门间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一些政策资源不足与闲置浪费问题并存,部门化、条块化的分割直接影响了政策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但目前全社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仍不够深入,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接纳度不高、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认识存在误区养老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统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力度还不够,养老服务从业主体自身观念有待转变,专业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各方的积极性还未有效调动。

(二)养老服务供需矛盾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渝中区大量区域地形多堡坎、陡坡,导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选址较为困难,部分设施利用原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建设,建成时间较长设施已显老旧,个别已建设施又因地理位置导致利用率不高。二是社区养老服务站自身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服务项目较为单一,而现阶段老年人自愿购买服务意愿较低,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站难以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三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服务需求差异较大,而目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内容主要以公益性、常态性服务为主,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及时高效得到满足。

(三)老旧小区老旧房屋的适老化改造力度还不够大。渝中区老旧小区和老旧房屋数量巨大,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区有超过1000万平方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末,我国约有54%的老人现居住房屋超过20年,约有15%的老人现居住房屋房龄达到40年,我区作为建成区、老城区,居住生活在老旧小区和老旧房屋的老年人比重更高,这些生活在老旧小区老旧房屋的老年人在吃住行购等方面都会面临着不便,迫切需要推进适老化改造。但目前推动适老化改造需要的投入大、政府负担重,居民出资意愿低,多元化的筹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补贴政策也并不专门针对老年群体,财政投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还较低,导致我区的适老化改造力度还不够大。

(四)养老服务专业队伍供给不足人员短缺。一是受传统观念、社会地位、工作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大中专院校养老专业毕业生从业意愿不高,新鲜血液流入较少。二是除个别大型养老机构外,一线养老护理员主要为40~50岁的女性为主,且多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服务能力较差。三是养老服务机构一线护理人员普遍工作强度较大,又因年龄等因素导致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不高,福利保障少,晋升、发展空间小,养老服务机构长期面对招人难”“留人难的困境。

有关对策建议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维护国家人口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考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进一步加快渝中区养老服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破解难点堵点,努力实现体制机制优一是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以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核心,抓住 十四五时期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契机,科学谋划养老事业发展思路,树立系统观念,强化整体推进,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发挥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专项规划资源共享、有机衔接、统筹谋划,系统性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兜底保障充分、中端供给优质、高端发展领先的一体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领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理念、机制、手段、方法上积极创新,持续做强做精渝中养老、十分美好品牌,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转变。

(二)提高供给能力,加快实现载体服务提升一是围绕中心城区养老服务难题,大力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整合长期护理保险等各项政策,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强化家庭照护支持与指导,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设施,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探索连续、稳定、专业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逐步将服务对象从困难兜底老人向一般社会老人拓展。二是发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双功能平台作用,细化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公共服务职能,鼓励开发和提供内容丰富、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产品。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探索制定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标准,明确服务标准、收费价格、评估标准等,以公建民营、购买服务、支持非营利性机构发展等方式,提供大众消费、方便可及、质量保障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持续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可以依托大健康公司入股或者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举办普惠型、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引导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向普惠型机构转型,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普惠性护理服务。深化养老+”模式,立足重庆母城区位优势及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医疗康复、养生保健、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积极借鉴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区的成熟经验,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付的方式,努力实现养老服务供需有效匹配。

(三)结合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224日,民政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大力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一是要结合国家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全区老旧小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统筹考虑,补齐短板弱项二是要创新筹资方式,推动适老化改造多元化筹资,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支持,争取专项债券投入,提高适老化改造政府补贴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积极鼓励银行信贷支持,努力引导居民出资,大力探索以产业化发展方式营造适老化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社区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三是要精准筛选适老化改造目标,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的作用,对高龄特困家庭以及老年人口多的小区,优先进行适老化改造和城市更新,有序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更新,实施加装电梯、路面平整、出入通道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加装扶手和休闲座椅、环境卫生提升等重点内容努力让老年人居家便利、下楼顺利。

(四)完善制度措施,全力推动队伍结构优化一是积极发挥签约家庭医生作用,目前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进,医生、护士、公卫医师三方面组成的团队服务模式也得到较好推广,签约家庭医生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应通过鼓励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其在社区老年照护中的作用,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更精准科学的照护指导和服务。二是增加从业人员供给。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纳入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渝中职教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探索建立高等院校、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入职养老机构的从业激励政策,广泛吸引养老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行业就业。打通社区人力资源流动流通渠道,挖掘社区养老相关专业人才,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养老服务。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督促各养老运营责任主体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短期业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提升教育。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对养老机构考核监管的硬性指标,建立人才队伍建设与运营补贴挂钩的机制。探索健全养老行业职业发展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从业人员信息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从业人员登记管理。探索建立养老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积极推动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提高从业人员持证率。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严格执行人员配比要求、降低从业人员劳动强度,进一步维护和保障从业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定期开展从业人员竞赛评比活动,加强对从业人员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渝中区政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 联系电话:63845301

主办:政协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 承办:重庆市渝中区党政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