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成果
当前页面:履职成果

关于推进渝中区侨资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2020-04-27  来源:区政协办  责任编辑:区政协办

 改革开放以来,侨资企业数量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中约占70%,投资额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60%,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侨资企业的价值、作用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升。

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的母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贸流通中心,因其地缘、血缘和文化优势,吸引到很多华人企业驻足,是全市侨及涉外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有独特的侨资源优势。用好侨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海外市场的天然禀赋,将在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我区对外开放度,助力渝中国际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侨资企业的主要特点及渝中区侨资企业的现状

侨资企业亦称“华侨企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在中国内地投资兴办且其资本占投资总额25%以上的企业(不含国外及港澳中资机构在境内的投资企业)。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地区;从来源看,主要来自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从产业看,主要从事制造业、房地产,近年来高科技企业崭露头角;从规模看,以中小企业为主,境外知名华人财团大多在内地有投资企业并拥有较好业绩。

渝中区是重庆外交机构比较集中的驻扎地,拥有全市1/3以上的外资企业,侨资源及涉外资源在重庆范围内最为富集。从我们的调研结果看,在区侨资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投资领域也从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向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教育、软件开发、旅游等方向延伸。虽然近年来受到国际及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但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重庆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都为侨资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同时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代表的新侨群体大量回国创业,使侨资企业在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二、渝中区侨资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综合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情况,我们认为:从总体来看,渝中区侨资企业整体发展效益较好,但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增速放缓,存在成本上涨、融资困难、招工困难等因素,严重制约渝中区侨资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缺乏侨资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是经济环境方面。侨资企业的营运资本中部分或全部来自海外华人华侨投资,与海外市场存有天然的联系渠道,同时,侨资企业的产品也大都面向国际市场。虽然重庆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国际大都市,但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与成都等周边地区相比,外资企业、外国人才较少。因些,我区缺乏侨资企业经营所需的国际化氛围,已有的侨资企业规模不大,对国际市场的辐射力不够。二是金融及社会中介服务方面。侨资企业特别是新侨创业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多数存在贷款融资困难、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如,银行延长转贷放款时间,贷款附加要求企业存款额度,增加了侨资企业资金成本。银行结汇管理复杂,增加侨资企业的汇率损失。侨资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强势企业的回款周期长,又要求以现金支付货款等,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同时,新侨回国创业除融资难外,还存在准入难、用工难等问题。并且,我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国际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对侨的政务环境方面。部分侨商反映:一些政府部门还不够重视侨务工作,为侨资、侨企服务的意识不足,为侨资企业创造良好环境的共识不强等。侨资企业获得相关政策信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制度,一些涉侨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意见反馈不及时。侨资企业落户,在资金进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顾虑。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落地,对于区内的政策并不了解。对于渝中及重庆市的发展机会缺乏深入了解。

(二)缺乏侨资企业发展的人才环境

一是人才缺口问题。侨资企业对中层技术人员需求量很大,但重庆本地大学培养的大多是经营管理类人才,与侨资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侨资企业在本地培养的技术人员基本被沿海地区挖走。综合管理类人才也供不应求。二是用工成本高,社平工资与成都、贵州等周边地区相比要高,大学生对工资期望值过高,但能力又达不到侨资企业的需求。三是配套服务不能满足企业高管的需求,如基础教育学校达不到高管圈层文化需求。国际医院随着莱福士国际医院的开业逐步得到改善。家政市场提供的保姆不能满足侨企高管的要求等。这些问题导致侨资企业留不住高管人才。四是技术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增加,研发专利常被仿冒,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侨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招商引资机制有待转型升级。

在调研中,有侨资企业反映:一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及服务尚未制度化、规范化,招商引资仍然倚重于领导招商、人情招商,领导招商热情与地方政府部门跟踪服务反差大,利用侨资不具有可持续性。引资工作缺乏科学决策,低层次重复引进,带来部分产能过剩。产业配套能力弱,侨资企业单打独斗,无法形成产业链,不仅经营成本高,也留不住落户的侨资企业。二是跟踪服务不到位,服务规程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引资之前服务周到,承诺比较多,引资之后没有做好跟踪,承诺不兑现,侨商遇到问题不知道找哪个部门,甚至存在相互推诿现象。有的政府部门服务规程不规范,没与国际化、法制化要求接轨。有的侨资企业反映,因无法适应“熟人社会”的办事规则,投资屡遭碰壁。有些部门政令不一致,常失信于侨资企业,影响了政府信誉和公正力。

(四)按企业性质划分管理有局限性

目前,我国对侨资企业的界定还不明确,未形成侨资企业资格认定、跟踪管理、后续服务机制。由于缺乏侨资企业相关数据统计,实际情况弄不清,侨乡亲缘优势被弱化。按目前企业性质划分管理的办法,侨资企业被划归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侨资企业无法享受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不仅审批手续麻烦,而且准入条件高、限制性行业多。海外侨商属于特殊群体,老一辈侨商投资除了经济利益驱动外,更多是基于地缘、血缘等人文因素,侨资企业与纯外资企业的资本属性不同。新侨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与老一辈华侨不同,乡土观念较少,投资兴业更加务实,哪里适合他们发展就到哪里投资发展。因此,将侨资简单等同于外资,不仅无法鼓励侨资“回归”,培育新生代侨商侨乡情感,也不利于融合海内外力量。

三、推进渝中区侨资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在调研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发挥好渝中独特的侨资企业资源,首先要站在我区打造国际化城区,全面建设西部国际交流中心的全新开放格局的高度,重新审视侨资企业的作用,重新思考推动侨资企业集群发展的价值。应充分认识到侨资企业是渝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好侨资企业拥有的广泛海外商业网络优势,运用好侨资企业蕴含的丰富侨资、侨智、侨技资源,对于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新及自贸项目建设,实现国际化城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全区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才能把侨资企业工作与渝中正在推进的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我区的侨资企业发展才有可能迎来全新局面,我区积累的涉外资源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在统一认识后,如何能让侨资企业在渝中“进得来”、“驻得下”、“做得好”?根据调研,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有效领导机制,切实提高对侨资重要性的共识

一是形成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工商局、区科委、区外办、区侨联等部门为成员的侨企工作小组,专项协调和推进侨资企业在渝中发展的各项工作,形成固定的沟通及议事机制,保证侨资企业工作在区内得到有序推进。二是科学认定侨资企业,比照内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可由区侨联牵头对侨资企业进行界定、认定,颁发证书,依托工商部门做好信息维护,将侨资企业从纯外资企业中剥离出来管理。在修改和实施行业政策目录中,可根据侨商双重身份,比照给予侨资企业享受内资企业优惠待遇。针对侨资企业属于外资角色,落实完善鼓励支持政策。

(二)改进政府招商服务机制,优化侨资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针对华侨华人回国创业多集中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及香港和新加坡是侨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通道的特点。梳理我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目录,结合我区中新项目及自贸区建设重点包装对外推荐,引导侨资企业与自贸试验区及中新示范项目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特色创新,实现举措共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二是用好自贸试验区、中新合作示范项目两块“金字招牌”。针对侨资企业落户之前普遍存在的资金进出、项目落地、政策落实、知识产权等问题,利用国家和市级赋予的权力,大胆尝试,积极作为,大力推行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创新,打造有利于侨资企业落户发展的政策环境。三是围绕我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建设工作,布局“侨资企业园”、“新侨创新创业园”、“离岸人才创新中心”等载体,打造侨资企业聚集区。为渝中发展侨资企业集中提供一站式服务、政策支持、生活配套等,降低侨资企业落地成本,打消侨资企业顾虑。以侨资企业的发展为示范,带动外资、外经企业在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的发展壮大。

(三)积极搭建完善平台载体,增强侨资企业发展新优势

一是为侨资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造条件。推动华商大企业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同时由政府牵头建立侨资企业产品展示平台,展示多样化的招商项目,必要时可以设置大型的产品展示中心,促进自贸区及中新项目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二是解决侨资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与在渝院校对接,采用校区联合模式,保证渝中人才供给,弥补我区没有高校的劣势。完善渝中生活配套,特别是优质初中资源的配套,吸引海外人才在区工作。设立“离岸人才创新中心”,采取柔性引才的措施。进一步推动“青年公寓”项目,扩大受惠群体。三是加强职能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建立政府部门与侨资企业的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侨资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专门的侨资企业服务平台,为侨资企业提供一对一的管家服务,帮助侨资企业在区更好的发展。保证健全涉侨投诉纠纷解决机制,细化原有或出台新的符合渝中区区情的保护华侨权益的地方性综合法规,组织建立“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安排固定时段接受侨资企业的经济纠纷投诉并及时协调敦促解决。四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侨商组织年会”“海外侨商重庆行”等我市品牌侨商活动,提升渝中在海外侨商群体中的影响力。探索建立渝中侨资侨企社会组织,提升侨资企业凝聚力。用好在区使领馆及涉外商协会资源,主动举办侨商联谊会、对接洽谈会、组织外出考察等活动扩大区内侨企与海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华侨历史博物馆、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胶合剂作用,吸引海外侨胞到渝中区投资兴业。

(区政协民宗海联委供稿)

渝中区政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和平路管家巷9号 联系电话:63845301

主办:政协重庆市渝中区委员会